[个人简历]
张希玲,女,1963年10月出生,中国共产党党员,教授。1985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,学士学位。1992年至1993年在北京大学文学助教进修班进修,2000年至2003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班进修,2009年至201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。1985年7月至1987年12月,任大庆市第四中学语文教师,1987年12月以来,任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,文艺学学科学术带头人。
承担了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,获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;主持黑龙江省哲社办规划项目2项,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,黑龙江省教育厅教改工程项目和规划项目2项,黑龙江省高教学会项目1项,参与各级项目多项;出版学术著作2部,独立撰写和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教学、科研论文30余篇,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20余项。
曾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厅“‘九五’期间教育科研先进个人”、黑龙江省教育厅“教育科研骨干”、大庆师范学院教学名师,多次被评为大庆师范学院双文明先进个人、先进工作者、优秀共产党员。
主要从事文艺民俗学、美学和教学研究。
[教学工作]
主讲课程:
文学概论、美学概论、中国民俗学等。
教学成果:
主要教学研究项目:
1.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五项特色专业基本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:主持人,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,2008年9月—2010年12月。
2.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:主持人,黑龙江省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科研项目,2001年7月—2004年7月,获“大庆师范学院教学成果奖”一等奖。
3.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:主持人,黑龙江省高教学会95教育科研课题,1999年9年—2000年9月,获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。
主要教学研究论文:
1.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专业基本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:第一作者,发表于《黑龙江高教研究》2009.9,第一作者。
2.建立多维、立体、开放式教学体系,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:独撰,发表于《大庆高专学报》,独撰,2001.2
3.建立三个三教学训练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:独撰,发表于《长春师院学报》,独撰,2001.2
4.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方法探讨:独撰,发表于《牡丹江师院学报》,独撰,1999.4
5.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:独撰,发表于《大庆高专学报》,独撰,2000.2,获全国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。
[科研工作]
科研成果
主要科研项目:
1.佛学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影响研究:主持人,黑龙江省哲社办规划专项课题, 2011.12—2014.12
2.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禅学精神研究:主持人,黑龙江省哲社办规划专项课题, 2012.12—2015.12
3.拟亲属称谓习俗的文化研究:主持人,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,2004.12—2006.7,获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
主要著作:
《中国民俗文化专论》:独著,哈尔滨地图出版社,2006年7月出版,获大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。
学术论文:
1.《宗白华美学思想和佛学的关联》:独撰,发表于《社会科学战线》,2011.8,获大庆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2.《宗白华与佛学概观》:独撰,发表于《艺术教育》,2011.3
3.《汉语拟亲属称谓语的应用及其文化意识透视》:独撰,发表于《学术交流》,2007.2
4.《民族歌剧<白毛女>的大众文化魅力》:独撰,发表于《四川戏剧》,2007.2
5.《论东北二人转的地域文化特征》:独撰,发表于《艺术教育》,2007.3
6.《“物感说”及其理论创作基础》:独撰,发表于《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3.5
7.《鲁迅小说的民俗描写》:第一作者,发表于《长春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3.3
8.《东北民间艺术“二人转”的地域文化认识价值》:第一作者,发表于《边疆经济与文化》,2004.6,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9.《拟亲属称谓习俗的文化思考》:独撰,发表于《边疆经济与文化》,2006.7
10.《东北二人转野性特征探悉》:第一作者,发表于《剧作家》,2007.3,获大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。